top of page

用藝術,點亮失落的茶園碉堡

wudao20191128

已更新:2024年12月11日

   深入名間松柏嶺的茶園小徑,不禁會注意到平坦的茶園間,違和地矗立一座又一座的小山丘,湊近一看,在大樹與雜草之下卻是一座座寂寞的碉堡遺址。據統計,名間鄉八卦山區於民國67-68年間共建造了11處陣地及指揮所,以及27座砲台與3座軍用建築,大多在民國68年(西元1979年)完成並服役使用。據前陸軍馬中校營長表示,碉堡內的砲口均指向濁水溪口,用以防止艦隊登陸,捍衛國土安全。而松柏嶺是位於八卦山斷崖的高地,可俯視濁水溪北岸,擁有絕佳戰略優勢。



  2023年,吾島文化承攬承攬規劃名間鄉點亮卦山之南」藝術節,著手進行三座閒置碉堡的藝術活化計畫。而本次的藝術參與行動,我們期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茶園碉堡裡鮮為人知的故事,同時將茶園碉堡空間再定義,邀請在地藝術家共同創作,帶領民眾看見碉堡空間除了公園步道之外,更多值得發揮的可能性,並藉由「農創藝術」、「社區共創」、「環保永續」等三個面向吸引在地民眾一同投入藝術活化行動,為第一屆「點亮卦山之南」藝術節開創美好的起始點。



☗作品《希望之窗》

藝術創作/設計:陳珈汝

藝術參與製作:李來福、名間國小學生


    茶鄉碉堡撤除大砲後為鄉間遺落的閒置空間,偌大的空間有一片大窗十分迷人,裝載著名間茶鄉各種美麗的瞬間。我們以尺寸各異的木框隨機拼排,從碉堡外延伸至碉堡內,引領觀者走近閒置碉堡內的美麗大窗,細品茶鄉風光,看見希望的風景。藉由開窗的意象,告訴觀者當我們願意打開雙眼就有可能擁抱各種可能性。


      而窗框上的竹風鈴為名間國小藝術參與製作,小朋友在認識碉堡後,想將碉堡創作為美的地方,就如和平之所在。竹風鈴上的斑紋與碉堡上的迷彩色相呼應,隱身在大地之中,雖然現在碉堡已不再用於防禦敵人,但它所擁有的紋路承載著歷史,等待著我們去發現。

      小朋友從大自然的斑紋中獲得靈感,在創作時尋找著自己心中的希望之斑紋,使竹風鈴作品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,當孩子們掛上祈福卡後,祈禱風能聆聽到他們的心願。



☗作品《碉堡裡的茶屋》

藝術創作/設計:楊登凱、黃佩妤、陳珈汝

藝術參與製作:名間鄉社區居民


打開長年封閉的名間碉堡,邀請在地藝術家與在地居民以「碉堡茶屋」為題發揮創意,解放寂寞的閒置碉堡,善用在地媒材、農業廢棄物或是家中閒置物件,點綴室內外空間,打造專屬於名間的特色茶屋,象徵碉堡、茶園、在地居民的共好關係。



☗作品《竹韻搖光:茶屋詠景》

藝術創作/設計:劉曜誠


「竹韻瑤光:茶屋詠景」不僅僅是一個結構,它也是一個藝術品,一個景觀,一個體驗。這個概念的目的是將周邊茶鄉的自然景致融入設計之中,以獨特的方式回應和呼應名間的地景。茶屋它代表了對自然美和文化傳統的尊重。同時,它也是一個邀請,邀請民眾在茶屋中花一盞茶的時間,細細品味這片美麗的茶園景色。



除了三座碉堡空間之外,此次計畫為了連結碉堡走廊與鄰近的宗教聖地 - 受天宮之場域,本團隊與竹山的青年竹藝師共同創作了一座地景藝術 - 《來自北方的露水與茶香》,將名間鄉在地產業與宗教之間的有趣關係以藝術創作進行轉譯,並邀請在地長輩共同為這個作品編織祈福竹球,懸吊於作品之間,於夜晚形成引領民眾入宮參拜的美麗光道,為每一位來到卦山之南的人們祈福。


☗作品《來自北方的露水與茶香》

藝術創作/設計:陳珈汝

藝術參與製作:吾島文化團隊、名間鄉社區居民


作品位於受天宮U型廣場,以茶樹葉子、露珠為意象,玄天上帝代表的黑色為北方屬水,取天降甘霖、滋潤大地之意;日間可欣賞作品之竹編藝術,夜間則透出溫馨光芒,引導遊客走入受天宮參拜,西眺彰雲平原日夜不同景色。


名間鄉地處玄天上帝庇佑之地,這裡的茶農們依著祂的保佑,由於名間鄉特殊的地理位置,常常籠罩著雲霧,特有的紅色土壤、雨水、霧氣和露水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養分,使茶葉散發出優雅的香氣。

我們相信露水滋潤著名間大地,是玄天上帝的庇佑,也是農民順應自然環境的成果。

此次作品的竹球亦邀請名鄉社區居民一起參與藝術製作,協力完成在地的地景藝術,透過作品乘載著大家滿滿的感謝與祝福。



完整作品散步路線Google Map:https://reurl.cc/6Q3Gk5

行動歷程影片紀錄https://fb.watch/qYVpenlXuA/ ❚ 合作名單

❚指導單位|

交通部觀光署、南投縣政府、立法委員蔡培慧國會辦公室、南投縣名間鄉民代表會

❚主辦單位|

南投縣名間鄉公所、松柏嶺受天宮

❚協辦單位|

交通部觀光署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、南投縣政府環境保護局、南投縣名間鄉農會、南投縣名間產業觀光發展協會、茶二指故事館、各村辦公處、各社區發展協會、各國中小學

❚承辦單位|

吾島文化有限公司、中投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

❚影片拍攝/剪輯|

周佳學


56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