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名間茶文創商品開發】讓地方特產為在地說故事

wudao20191128

已更新:2022年12月12日

根據清朝《赤崁筆記》一書之紀錄推估,當時水沙連茶樹色如松蘿,所指的地區為名間、竹山一帶;又早期以鹿港為商業文教的主要發展中心,由遷徙至八卦山開墾的先人將原鄉帶來的茶樹種子播種於八卦山。名間鄉松柏嶺位於八卦山南側,水氣充沛且擁有適合種茶的紅土環境,早自清朝時期開始發展茶產業,過往多以「埔中茶」、「松柏坑茶」或是「松柏長青茶」所代稱。當地海拔不高、氣候穩定,且為台地地形,方便使用機械化處理且品質穩定,再加上茶種多元且製茶歷史深遠,製茶家族代代相傳獨特卓越的製茶技術,因此早在民國70年代後期,成為南投縣茶葉的收穫面積與產量最高的茶產區。

但近年來,名間為台灣飲料茶原料之主要供應地,因此在地茶產業隨著手搖飲的興起,獲得豐厚的產值,但也因此被許多茶客將名間茶與飲料茶畫上等號,導致名間傳統茶品在市場上難以擺脫較為負面的品牌印象,因此為了展現名間傳統茶產業的深度與文化底蘊,名間鄉公所希望以在地茶文創商品的開發與設計,為名間的傳統工藝茶發聲。


為了創造名間茶與一般大眾生活更多元的連結,本次設計的文化商品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軸,讓更多人藉由使用商品,認識名間茶產業的不同面向。


執行過程中,團隊走入在地訪談,爬梳在地產業發展脈絡,歸納本次產品設計的核心理念與敘事主題。最終以茶的分享與萬用兩大特點,計畫開發茶包明信片系列、特色茶皂系列等產品,並以茶師養成記、浸茶鄉兩個主題,包裝文創產品的概念。


茶皂《名間 浸茶鄉》


茶本就是個淨化身心靈的好東西,泡茶養性,喝茶養身,古人更會壓榨茶籽做成茶餅,作為清潔殺菌的"茶箍"(台語)。名間人更會以茶祭神,驅災解厄。因此我們特選三種名間好茶入皂,為世人洗去日常身心的煩雜,浸潤於茶的溫暖靜好。茶皂分黑、紅、黃三色,象徵製茶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水(黑)、火(紅)、土(黃)三種元素之色,對應五行,象徵茶的靈魂,黑皂以炭培烏龍、紅皂以紅茶、黃皂以四季春,佐以茶籽油成分,將名間茶的精華融入皂裡,點綴名間茶師共創的茶師圖騰,將三款茶皂化為祝福,送給每一位愛茶的人們。




茶包明信片《茶師名間》


名間鄉百年製茶歷史,在地茶師的製茶技術深厚,很早就吸引外界慕名前來或延聘教學,且因著名間茶種多元,茶師若要做好茶,就得透徹瞭解每種茶的特性。成為茶師的成長歷程中,化育了他們獨特的人生觀,也實實在在反應了在地文化的獨特之處。

茶包明信片《茶師名間》中,共三款美麗的茶包手繪上便以三名名間茶師的故事為主題,呈現名間茶師的家庭觀、信仰以及訓練歷程等主題,消費者除了可透過圖像窺見名間茶師的故事與在地文化的生活特色,更能細嘗三名茶師所做的三款好茶,感受名間茶與在地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



27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i


bottom of page